打呼嚕可通過調整睡姿、減重、使用口腔矯正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打呼嚕通常由肥胖、鼻咽部結構異常、睡眠姿勢不當、酒精攝入、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調整睡姿:
仰臥位易使舌根后墜阻塞氣道,側臥可減少軟組織塌陷。建議使用側臥枕或在睡衣背部縫網球,強迫保持側臥位。枕頭高度以10-15厘米為宜,過高可能加重頸椎前屈。
2、減重管理:
頸部脂肪堆積會壓迫氣道,BMI每降低1單位,打鼾強度減少20%。每日控制熱量攝入在1500-1800大卡,增加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腰圍男性應<90厘米,女性<85厘米。
3、口腔矯正器:
下頜前移器可前移下頜骨3-5毫米,擴大咽腔空間。適用于輕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每晚佩戴需適應1-2周。定制型矯正器價格約2000-5000元,需牙科醫生取模制作。
4、藥物治療:
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可減輕鼻黏膜水腫,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緩解過敏性鼻炎。興奮劑莫達非尼僅用于嗜睡癥狀,需嚴格遵醫囑使用。藥物對中樞性打鼾無效,長期使用可能產生耐藥性。
5、手術治療:
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切除多余軟腭組織,有效率約40-60%。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創傷較小,適合扁桃體肥大患者。術后需流質飲食2周,可能出現暫時性吞咽不適。
避免睡前飲酒和鎮靜類藥物,晚餐后3小時再入睡。鼻腔沖洗可改善鼻塞癥狀,使用生理鹽水或海鹽水噴霧。持續存在呼吸暫停或日間嗜睡需進行多導睡眠監測,排除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建立規律作息時間,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