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移行細胞癌可能由長期吸煙、化學致癌物暴露、慢性膀胱炎癥、盆腔放射治療、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血尿、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下腹部疼痛、體重下降等癥狀。可通過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方式干預。
1、血尿特點:
無痛性肉眼血尿是典型癥狀,尿液呈洗肉水樣或醬油色,可能間歇性出現。血尿程度與腫瘤大小無關,微小腫瘤也可能引發嚴重出血。需與泌尿系結石、腎炎等疾病鑒別,膀胱鏡檢查是確診金標準。
2、排尿異常:
腫瘤刺激膀胱三角區會導致尿頻尿急,每日排尿可達15-20次。晚期腫瘤阻塞尿道口時出現排尿中斷、尿線變細。可能與前列腺增生癥狀混淆,尿流動力學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
3、疼痛表現:
腫瘤浸潤膀胱肌層時產生下腹鈍痛,放射至會陰部。合并感染時出現排尿灼痛,骨轉移引起腰骶部劇痛。疼痛程度與腫瘤分期相關,CT檢查可評估浸潤深度及轉移范圍。
4、全身癥狀:
晚期患者出現進行性消瘦、貧血貌、下肢水腫等惡病質表現。腫瘤消耗導致血紅蛋白低于90g/L,血清白蛋白<30g/L。PET-CT檢查可發現遠處轉移灶,常見于骨、肝、肺等器官。
5、影像特征:
超聲顯示膀胱壁菜花樣隆起,基底寬且血流豐富。CT見腫瘤向膀胱腔內突出,增強掃描呈明顯強化。MRI可清晰顯示肌層浸潤情況,T2加權像表現為高信號腫塊。
患者需限制紅肉攝入,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接觸聯苯胺類化學物質。術后進行膀胱功能訓練,采用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定期復查膀胱鏡隨訪,監測復發可采用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出現血尿癥狀應立即就診泌尿外科,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