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具有殺蟲、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疥癬、濕疹、風濕痹痛等癥狀。油桐的種子、葉、根等部位均可入藥,但需注意其毒性,必須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1、殺蟲
油桐種子提取物對疥螨、蛔蟲等寄生蟲有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能破壞蟲體細胞膜結構。臨床多外用治療疥瘡、頭癬等皮膚寄生蟲感染,常用制劑包括油桐子酊劑、油桐葉煎洗劑。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及黏膜,皮膚破損者禁用。
2、消腫止痛
油桐葉所含的酚類化合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民間常用鮮葉搗敷或煎湯熏洗緩解跌打損傷腫痛,也可配伍其他草藥制成膏藥外用于關節(jié)腫痛。需注意連續(xù)使用不宜超過7天,出現皮膚過敏應立即停用。
3、祛風除濕
油桐根乙醇提取物能抑制風濕因子活性,改善關節(jié)滑膜炎癥。傳統(tǒng)醫(yī)學常用其根皮配伍防風、羌活等藥材煎服,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引起的晨僵、關節(jié)腫脹。由于可能引起胃腸刺激,建議飯后服用并嚴格控制劑量。
4、解毒斂瘡
油桐樹皮含鞣質成分可促進創(chuàng)面收斂,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創(chuàng)面感染菌有抑制作用。臨床用于慢性潰瘍、褥瘡等難愈性創(chuàng)面的輔助治療,多制成10%濃度濕敷液使用。重度感染傷口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5、驅蟲止癢
油桐果殼揮發(fā)油對陰虱、螨蟲等體表寄生蟲有驅殺作用,其止癢效果源于局部麻醉作用。可制成5%油桐果殼洗劑用于陰部瘙癢、肛門蟯蟲癥的外治,使用前需做皮膚敏感測試,孕婦及兒童慎用。
油桐作為傳統(tǒng)中藥材使用時必須嚴格掌握劑量與用法,其種子毒性較強,誤食可能導致嘔吐、腹瀉等中毒反應。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配伍使用,不可自行采鮮品入藥。外用時如出現皮膚灼痛、紅斑等過敏癥狀應立即停用并用清水沖洗。治療風濕性疾病期間應避免寒濕環(huán)境,配合艾灸、熱敷等物理療法可增強療效。日常存放需置于兒童無法接觸的陰涼干燥處,防止誤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