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瘙癢癥的癥狀主要有皮膚干燥脫屑、陣發性瘙癢、抓痕與血痂、苔蘚樣變以及繼發感染。老年瘙癢癥是老年人常見的皮膚問題,與皮膚屏障功能退化、慢性疾病等因素相關。
1、皮膚干燥脫屑
皮膚干燥是老年瘙癢癥最典型的早期表現,常見于四肢伸側和腰腹部。由于皮脂腺分泌減少,角質層水分丟失,皮膚呈現細碎糠秕狀脫屑,嚴重時可見龜裂紋。冬季氣候干燥或過度清潔會加重癥狀,需避免頻繁使用堿性洗浴用品,可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保濕劑緩解。
2、陣發性瘙癢
瘙癢呈陣發性加劇,夜間尤為明顯,可能與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敏感性增高有關。瘙癢發作時無原發性皮損,但搔抓后易形成繼發損害。情緒波動、溫度變化或接觸化纖衣物可能誘發癥狀,建議穿著純棉透氣衣物,保持環境濕度適宜。
3、抓痕與血痂
長期搔抓會導致皮膚出現線狀抓痕,部分伴隨點狀或條狀血痂,好發于背部、小腿等易觸及部位。反復機械刺激可能激活皮膚炎癥反應,形成瘙癢-搔抓惡性循環。需修剪指甲減少皮膚損傷,必要時可短期使用抗組胺藥物控制瘙癢。
4、苔蘚樣變
慢性病程患者可能出現皮膚增厚、皮紋加深等苔蘚樣改變,屬于長期搔抓導致的繼發性皮損。常見于頸部、踝部等摩擦部位,皮膚質地粗糙如皮革樣。此時需聯合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與封包治療,同時阻斷搔抓行為。
5、繼發感染
破損皮膚易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表現為膿皰、糜爛滲出等。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此類并發癥。發現感染跡象應及時就醫,可能需要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嚴重者需口服抗生素治療。
老年瘙癢癥患者應避免過度洗浴,水溫控制在40℃以下,沐浴后立即涂抹保濕霜。飲食宜清淡,適量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E。合并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者需積極控制原發病。若瘙癢持續不緩解或出現廣泛皮損,建議到皮膚科進行系統評估,必要時檢測肝腎功能、血糖等指標排除系統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