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鈣可通過調整喂養方式、補充鈣劑、維生素D干預、光照療法、原發病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癥狀通常與母體鈣儲備不足、早產、維生素D缺乏、甲狀旁腺功能異常、鎂缺乏等因素有關。
1、調整喂養:母乳或配方奶喂養的新生兒需保證每日鈣攝入量達標,早產兒可選擇強化鈣的專用配方奶。哺乳期母親應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鈣食物攝入,避免咖啡因影響鈣吸收。
2、鈣劑補充: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等口服制劑適合輕中度患兒,需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靜脈注射鈣劑用于驚厥等急性癥狀,需監測心率防止心律失常。
3、維生素D干預:每日補充維生素D3 400-800IU促進腸鈣吸收,早產兒需加倍劑量。夏季適當陽光暴露可幫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注意避免直射且不超過15分鐘。
4、光照療法:藍光照射治療黃疸時可能加重低鈣,需提前預防性補鈣。光療期間監測血鈣水平,必要時調整鈣劑用量,同時注意補充水分防止脫水。
5、原發病處理: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兒需長期服用鈣劑與骨化三醇,鎂缺乏者靜脈補充硫酸鎂。先天性代謝異常需針對病因治療,合并感染時積極控制炎癥。
母乳喂養母親每日需攝入1000mg鈣,可通過300ml牛奶+50g奶酪+半斤綠葉菜滿足。配方奶喂養者選擇鈣磷比例2:1的產品,早產兒每日奶量需達180-200ml/kg。曬太陽選擇上午9-10點或下午4-5點,裸露面積達四肢和面部,注意環境溫度避免著涼。血鈣低于1.75mmol/L或出現抽搐時需急診處理,穩定后仍需持續補鈣2-4周。定期監測血鈣、磷、堿性磷酸酶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生長發育曲線異常時需排查遺傳代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