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妊娠最常見于輸卵管、卵巢、宮頸、腹腔、剖宮產瘢痕等部位,其中輸卵管妊娠占比超過95%。
1、輸卵管妊娠:
輸卵管是異位妊娠最高發部位,約占95%-98%。可能與輸卵管炎癥、既往輸卵管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停經后陰道流血、下腹劇痛等癥狀。早期可通過甲氨蝶呤藥物治療,嚴重者需行輸卵管切除術或輸卵管開窗術。
2、卵巢妊娠:
卵巢妊娠發生率約0.5%-3%,多與排卵異常、輔助生殖技術有關。患者可能出現盆腔包塊、腹腔內出血等表現。確診后需根據血HCG水平選擇甲氨蝶呤治療或卵巢楔形切除術。
3、宮頸妊娠:
宮頸妊娠占比不足1%,常見于宮腔操作史或子宮畸形患者。典型癥狀為無痛性陰道大量流血,超聲可見妊娠囊位于宮頸管內。治療可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聯合甲氨蝶呤注射,必要時行全子宮切除術。
4、腹腔妊娠:
原發性腹腔妊娠極罕見,多繼發于輸卵管妊娠流產。患者可能出現逐漸加重的腹痛和貧血,超聲可見胎兒位于腹腔內。需通過剖腹探查術終止妊娠,術中注意徹底止血。
5、剖宮產瘢痕妊娠:
隨著剖宮產率上升,瘢痕妊娠發生率增至1:1800-1:2200。表現為早孕期陰道流血,超聲可見孕囊植入子宮前壁瘢痕處。治療選擇包括子宮動脈栓塞、甲氨蝶呤注射或宮腔鏡下妊娠物清除術。
異位妊娠患者需嚴格避孕3-6個月后再備孕,日常避免劇烈運動和高強度勞動。飲食應多攝入富含鐵質的動物肝臟、菠菜等食物,預防貧血。術后可進行盆底肌訓練促進恢復,定期監測血HCG至正常范圍。出現異常腹痛或陰道流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