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現尿血可能與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結石、泌尿系統腫瘤、婦科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尿血在醫學上稱為血尿,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泌尿系統感染
泌尿系統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等是女性血尿的常見原因。病原體通過尿道逆行感染,導致尿路上皮充血水腫甚至出血。患者可能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部分出現發熱腰疼。治療需根據尿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同時建議多飲水促進排尿。
2、泌尿系統結石
泌尿系統結石移動時劃傷尿路黏膜可引起血尿,常見于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結石刺激可引發典型腎絞痛,表現為腰部劇烈疼痛并向會陰部放射。B超或CT檢查可明確結石位置大小,較小結石可通過多飲水、服用排石顆粒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
3、泌尿系統腫瘤
膀胱腫瘤、腎腫瘤等泌尿系統腫瘤組織壞死出血會導致無痛性肉眼血尿,多見于中老年人群。腫瘤早期可能僅表現為間歇性血尿,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排尿困難、消瘦等癥狀。確診需進行膀胱鏡、CT尿路造影等檢查,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必要時配合放療化療。
4、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癥侵犯膀胱、月經期經血混入尿液等婦科情況可能被誤認為血尿。婦科檢查可見陰道異常出血,盆腔B超可發現子宮附件病變。治療需針對原發婦科疾病,如服用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調節激素,嚴重者需腹腔鏡手術處理病灶。
5、凝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功能異常疾病可能表現為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統出血。患者常有皮膚瘀斑、牙齦出血等表現,血液檢查可見凝血指標異常。治療需輸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服用氨甲環酸片等止血藥物,同時處理原發血液疾病。
出現血尿應及時就診泌尿外科或婦科,完善尿常規、泌尿系統B超等檢查明確病因。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會陰清潔,避免憋尿,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月經期要注意區分經血與真性血尿,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飲食宜清淡,限制高草酸食物預防結石,出現血尿期間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泌尿系統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潛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