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臟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三種類型。肝癌的發生可能與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毒素暴露、長期酗酒、代謝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1. 肝細胞癌
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類型,約占肝癌病例的多數。這種癌癥起源于肝實質細胞,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癥狀。肝細胞癌的發生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關,長期攜帶乙肝病毒的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顯著增加。
2. 肝內膽管細胞癌
肝內膽管細胞癌起源于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約占原發性肝癌的少數比例。這種類型的肝癌可能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肝內膽管結石等膽道疾病有關。患者可能出現黃疸、皮膚瘙癢、尿液顏色加深等膽道梗阻癥狀,診斷時往往已處于中晚期。
3. 混合型肝癌
混合型肝癌同時具有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的特征,臨床較為少見。這類腫瘤可能表現出兩種細胞類型的病理特征,治療策略需要綜合考慮。混合型肝癌的預后通常比單純肝細胞癌更差,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尤為重要。
4. 危險因素
原發性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遺傳性代謝疾病如血色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等。長期接觸黃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質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定期體檢對于高風險人群的早期篩查至關重要。
5. 診斷方法
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通常結合影像學檢查和血液檢測。超聲檢查是常用的初步篩查手段,CT和MRI可提供更詳細的腫瘤信息。血液甲胎蛋白檢測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確診需要通過肝穿刺活檢獲取病理學證據,但在典型影像學表現和高危因素明確的情況下,有時可避免活檢。
預防原發性肝癌應注重控制危險因素,包括接種乙肝疫苗、規范治療慢性肝炎、限制酒精攝入、保持健康體重等。已確診患者需遵醫囑進行規范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同時應注意營養支持,保證足夠熱量和優質蛋白攝入,避免過度勞累,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