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異常出血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或縮短、經量增多或減少、非經期出血以及接觸性出血等。子宮異常出血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癥、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
1、月經周期紊亂
月經周期紊亂是子宮異常出血的常見表現,可能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或延長,甚至出現閉經。內分泌失調是導致月經周期紊亂的主要原因,如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颊呖赡馨橛叙畀?、多毛、體重增加等癥狀。治療需針對原發病,如使用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調節激素水平,或左甲狀腺素鈉片改善甲狀腺功能。
2、經期延長或縮短
經期延長指月經持續時間超過7天,經期縮短則少于3天。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器質性疾病可能導致經期延長,而卵巢功能減退可能導致經期縮短?;颊呖赡馨橛型唇洝⒇氀劝Y狀。治療包括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肌瘤剔除術等,藥物可選用氨甲環酸片止血或屈螺酮炔雌醇片調節月經。
3、經量增多或減少
經量增多表現為每小時需更換衛生巾或出現大量血塊,可能與子宮腺肌病、凝血功能障礙有關。經量減少可能與子宮內膜損傷、卵巢早衰有關?;颊呖赡馨橛蓄^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治療需根據病因,如使用布洛芬緩解痛經,或補充鐵劑改善貧血。
4、非經期出血
非經期出血指兩次月經之間出現陰道出血,可能與排卵期出血、子宮內膜病變有關。排卵期出血量少且短暫,子宮內膜癌等惡性病變則出血不規則?;颊咝柽M行超聲檢查或診斷性刮宮明確病因。治療包括黃體酮膠囊調節月經,或手術切除病變組織。
5、接觸性出血
接觸性出血指性交后或婦科檢查后出現陰道出血,可能與宮頸炎、宮頸息肉、宮頸癌前病變有關。患者可能伴有白帶增多、異味等癥狀。需進行宮頸TCT和HPV檢查,治療包括宮頸息肉摘除術、抗炎藥物如克林霉素磷酸酯陰道栓,或宮頸錐切術治療癌前病變。
子宮異常出血患者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飲食上可適量增加富含鐵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預防貧血。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建議穿著寬松棉質內褲,避免久坐不動。出現異常出血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