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機能不全是指宮頸在妊娠期過早擴張或縮短,導致無法維持妊娠至足月的病理狀態。宮頸機能不全可能由先天性宮頸發育異常、宮頸手術創傷、多次分娩損傷、感染因素、激素水平異常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宮頸發育異常
部分女性存在先天性宮頸結構薄弱或形態異常,宮頸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含量不足,導致宮頸無法承受妊娠中后期增大的子宮壓力。這類患者可能在首次妊娠時就出現孕中期無痛性宮頸擴張,需通過宮頸環扎術進行干預。
2、宮頸手術創傷
既往宮頸錐切術、LEEP刀手術或多次人工流產可能損傷宮頸基質層,造成宮頸纖維化或瘢痕形成。這類創傷會顯著降低宮頸機械強度,表現為妊娠18-24周突發宮口開大伴羊膜囊膨出,孕前需進行宮頸機能評估。
3、多次分娩損傷
經產婦尤其是有急產史或產鉗助產史者,分娩過程中宮頸可能發生撕裂傷而未完全修復。多次分娩會導致宮頸內口括約肌功能減退,再次妊娠時易在孕20周后發生進行性宮頸縮短,陰道超聲監測宮頸長度是重要預防手段。
4、感染因素
生殖道感染如細菌性陰道病、支原體感染等可能誘發局部炎癥反應,促使宮頸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增高,加速宮頸膠原降解。感染相關宮頸機能不全多伴有陰道分泌物異常,需在孕早期進行微生物篩查和抗感染治療。
5、激素水平異常
孕激素受體表達不足或雌激素水平過高可能影響宮頸基質重塑過程,導致宮頸過早軟化。這類患者可能表現為孕中期反復流產史,補充孕激素或使用宮頸托可作為輔助治療措施。
確診宮頸機能不全后,建議在孕12-14周實施預防性宮頸環扎術,術后需限制體力活動并定期監測宮頸長度。妊娠期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便秘和咳嗽等腹壓增加行為,補充足量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于維持宮頸結締組織強度。出現陰道流液或下墜感應立即就醫,必要時進行緊急宮頸環扎或絕對臥床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