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周圍膿腫屬于需緊急處理的感染性疾病,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經皮引流、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術后護理等方式干預。疾病通常由闌尾穿孔、細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糞石梗阻、炎癥擴散等原因引起。
1、感染風險:
闌尾穿孔導致腸道細菌進入腹腔,可能引發敗血癥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出現高熱、寒戰、全腹壓痛等癥狀。治療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甲硝唑、哌拉西林等廣譜抗生素,嚴重時需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
2、病理進程:
糞石梗阻引發闌尾管腔壓力增高,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壞死。癥狀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早期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控制,膿腫直徑>3cm需行腹腔鏡膿腫清除術。
3、并發癥:
炎癥擴散可能形成盆腔膿腫或腸粘連。典型體征包括直腸指檢觸痛包塊、腸鳴音減弱。治療需聯合奧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必要時實施開腹闌尾切除術+粘連松解術。
4、體質影響: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更易進展為膿毒血癥。臨床可見傷口愈合延遲、血糖波動明顯。術前需胰島素控制血糖,術后加強切口換藥和血糖監測。
5、延誤后果:
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彌漫性腹膜炎。CT檢查可見腹腔游離氣體和液性暗區。需急診行剖腹探查術,術后需持續腹腔灌洗和營養支持治療。
患者恢復期應選擇低渣飲食如米湯、蒸蛋,逐步過渡到軟爛面條等易消化食物。術后兩周內避免仰臥起坐等腹壓增高運動,日常可進行散步促進腸蠕動。每日常規消毒切口并觀察滲液情況,體溫超過38℃需立即復診。三個月內定期復查腹部超聲評估恢復狀況,出現腹脹嘔吐需警惕腸梗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