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肛管可通過體位選擇、潤滑處理、插入深度控制、固定方法、并發癥觀察等方式操作。放置肛管通常由腸梗阻減壓、灌腸治療、術后引流、糞便取樣、藥物灌注等醫療需求引起。
1、體位選擇:
患者取左側臥位屈膝暴露肛門,該體位利于直腸與肛管形成直線通道。危重患者可采用仰臥位墊高臀部,避免操作中體位移動導致黏膜損傷。特殊情況下需協助患者保持膝胸臥位。
2、潤滑處理:
使用液狀石蠟或凡士林充分潤滑肛管前端15cm,降低插入時摩擦阻力。腸梗阻患者禁用開塞露等刺激性潤滑劑,腫瘤患者建議選用含利多卡因的醫用潤滑劑。潤滑劑溫度需接近體溫。
3、深度控制:
成人插入深度約10-15cm達到直腸壺腹,兒童按5-8cm計算。腸梗阻減壓需插入20-25cm至乙狀結腸,灌腸治療插入7-10cm即可。遇到阻力時禁止暴力推進,應旋轉肛管緩慢前進。
4、固定技巧:
短期使用采用膠布交叉固定于臀部,長期留置需用網狀固定帶。躁動患者加用約束帶防止拽管,同時每2小時檢查固定處皮膚情況。固定時保持5cm管體外露便于觀察引流液。
5、并發癥觀察:
放置后監測直腸黏膜出血、腸穿孔、迷走神經反射等急癥表現。長期留置者每日評估肛門括約肌功能,記錄引流液性狀變化。出現持續腹痛或便血需立即拔管并影像學檢查。
操作前后建議食用低渣飲食如米粥、蒸蛋,避免高纖維食物刺激腸蠕動??蛇M行提肛運動增強括約肌控制力,每日清潔肛門周圍皮膚2-3次。留置超過72小時需考慮更換更細型號肛管,同時進行肛門括約肌功能評估。出現持續肛門墜脹感或發熱癥狀應及時就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