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除了高脂飲食,長期久坐已成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誘因。據多項科研數據顯示,每日久坐超過8小時,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風險可增加44%。而每周完成適量運動,則能顯著降低這一風險。
久坐,不只是“不動”那么簡單
2022年發表于《臨床腸胃病與肝病學》的一項由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展的研究明確指出,長時間靜坐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更早的一項2019年發布在《運動鍛煉醫學與科學》的研究進一步表明,每日增加1小時坐姿時間,肝臟脂肪含量即會上升約1.15%。其機制在于,久坐不僅促使內臟脂肪堆積,還會降低基礎代謝率、引發肌肉流失和胰島素抵抗,從而為脂肪在肝臟內蓄積創造病理條件。
脂肪肝患病現狀與進展軌跡不容忽視
2023年,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基于超過575萬成年人體檢數據的分析顯示,我國脂肪肝患病率已達44.39%,其中重度脂肪肝占10.57%,男性及北方地區人群患病率較高。
盡管脂肪肝進展緩慢,但其危害廣泛,必須及早干預,這里提出幾點建議:堅持年度體檢,尤其重視血液指標、超聲及肝彈性檢查;體重減輕7%~10%可明顯改善肝纖維化與脂肪變性;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避免高糖、深加工食品,并保障優質蛋白攝入;每周進行3~5次中強度運動,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建議徹底戒酒;嚴格將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肝蘇片里的扯根菜之力,中醫藥輔助調理獲現代科學支持
在中醫理論中,脂肪肝多歸于“濕熱瘀滯”范疇。扯根菜(趕黃草)作為傳統中藥,被用于清熱利濕、活血行氣。如今肝蘇片等中成藥以其為主要成分,用于脂肪肝的輔助治療。現代藥理學研究提示,扯根菜中含有的槲皮素、山柰酚、沒食子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調節脂代謝及抗炎作用,可能有助于減輕肝細胞損傷、促進脂肪分解和排出。
專家同時強調,此類中藥制劑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不能替代生活方式干預。脂肪肝的防治核心仍在于建立并堅持健康習慣,必要時采用藥物輔助,實行多維度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