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彎曲可能由先天性發育異常、陰莖硬結癥、尿道下裂、外傷后瘢痕攣縮、佩羅尼病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發育異常
胚胎發育過程中海綿體生長不均衡可能導致先天性陰莖彎曲,通常表現為向腹側或背側彎曲,彎曲角度在勃起時更為明顯。這種情況多數在青春期后隨生殖器發育完成而穩定,輕度彎曲不影響排尿和性功能時無須特殊處理,嚴重彎曲需考慮整形手術矯正。
2、陰莖硬結癥
陰莖白膜纖維斑塊形成會導致病理性彎曲,常見于中老年男性,可能與反復微損傷、糖尿病等因素有關。患者可觸及陰莖體部硬結,勃起時疼痛伴明顯彎曲,彎曲方向多與斑塊位置相關。早期可通過維生素E補充或局部注射治療,病程超過1年者需手術切除斑塊。
3、尿道下裂
尿道開口異常合并的陰莖下彎畸形屬于先天性尿道發育缺陷,患兒出生即可發現陰莖向腹側彎曲,常伴有尿道開口于陰莖體或會陰部。需在學齡前完成尿道成形術聯合陰莖矯直手術,避免影響排尿功能和心理發育。
4、外傷后瘢痕攣縮
陰莖挫傷、撕裂傷或手術創傷愈合后形成的纖維瘢痕可能造成繼發性彎曲,瘢痕攣縮牽拉會導致勃起時陰莖向患側偏斜。急性期應徹底清創預防感染,穩定后通過瘢痕松解術或白膜修補術恢復陰莖形態。
5、佩羅尼病
這種獲得性纖維增生性疾病特征為陰莖白膜膠原沉積,形成可觸及的硬化斑塊,導致進行性彎曲和勃起疼痛。發病與遺傳易感性、自身免疫等因素相關,急性期可嘗試膠原酶注射,病程遷延者需手術切開或假體植入。
建議存在陰莖彎曲者避免自行手法矯直,防止組織損傷。日常應選擇寬松內褲減少摩擦,控制血糖血壓等基礎疾病。勃起功能受損或彎曲超過30度時需泌尿外科就診,通過超聲檢查評估白膜結構,根據病因選擇藥物、物理治療或手術方案。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隨訪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