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碎石通常適用于直徑小于20毫米的腎結石或輸尿管上段結石,主要適應癥包括結石位置適合定位、結石成分可被沖擊波粉碎、無嚴重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無妊娠或嚴重肥胖等情況。
1、結石位置適合定位
體外碎石要求結石能被X線或超聲精確定位,腎盂或輸尿管上段結石因解剖位置固定且周圍有尿液充盈,更容易被沖擊波聚焦。輸尿管中下段結石因受骨盆遮擋或腸道氣體干擾,定位困難成功率較低。若結石位于腎下盞且盞頸狹窄,術后排石效果可能不理想。
2、結石成分可被沖擊波粉碎
尿酸結石和磷酸鎂銨結石質地較脆容易粉碎,而胱氨酸結石和一水草酸鈣結石硬度高,可能需要多次碎石或改行其他治療。術前通過CT值測定或既往排石成分分析可初步判斷,CT值超過1000HU的結石通常不推薦首選體外碎石。
3、無嚴重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活動性尿路感染是體外碎石的絕對禁忌,沖擊波可能導致細菌入血引發(fā)膿毒血癥。術前需進行尿常規(guī)和尿培養(yǎng)檢查,存在感染時應先控制感染再治療。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謹慎評估感染風險。
4、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
沖擊波可能造成腎周血腫,服用抗凝藥物或存在血小板減少等出血傾向患者需調整用藥或選擇其他治療方式。國際標準化比值應控制在1.5以下,血小板計數(shù)不低于50×10?/L,必要時需血液科會診評估風險。
5、無妊娠或嚴重肥胖
孕婦禁用體外碎石以避免胎兒暴露于輻射和沖擊波風險。體重超過120公斤或皮膚到結石距離超過10厘米時,沖擊波能量可能無法有效傳導,需考慮經(jīng)皮腎鏡等替代方案。脊柱畸形患者因體位限制也需個體化評估。
接受體外碎石后需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促進排石,適當跳躍運動幫助碎石排出,兩周內可能出現(xiàn)血尿屬正常現(xiàn)象。應使用濾網(wǎng)收集排出的結石送檢成分分析,定期復查超聲觀察排石進度。若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劇烈腰痛或排尿困難需立即就醫(yī),警惕石街形成或尿源性膿毒癥等并發(fā)癥。術后一個月未排盡碎石需考慮輔助治療,如藥物溶石或輸尿管鏡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