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病毒性腦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引發腦實質炎癥反應。
腸道病毒感染是兒童病毒性腦炎最常見的原因,約占病例的50%-60%。病毒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感染后可能突破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患兒常伴有發熱、頭痛、嘔吐等前驅癥狀。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約占10%-20%,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病毒沿神經通路侵入顳葉和額葉,導致局灶性神經損害。典型表現為突發高熱、精神行為異常及癲癇發作。
腮腺炎病毒通過飛沫傳播,感染后可侵犯腦膜和腦實質。除腦炎癥狀外,多伴有腮腺腫大特征。疫苗接種可顯著降低發病率,但免疫空白期兒童仍具感染風險。
蟲媒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具有明顯季節性。病毒在體內增殖后侵襲丘腦、基底節等部位,重癥可出現意識障礙和癱瘓。流行區兒童應做好防蚊措施。
免疫功能低下兒童更易發生巨細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這些機會性病原體在免疫抑制狀態下激活,可能造成彌漫性腦損傷。定期免疫評估和預防性用藥很關鍵。
出現持續發熱伴神經系統癥狀時,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腦脊液檢查和影像學評估。早期抗病毒治療可改善預后,重癥需在兒科ICU監護治療。預防重點在于疫苗接種和個人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