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關節痛可能由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等疾病引起。關節疼痛常伴隨腫脹、活動受限、皮膚發紅發熱等癥狀,需結合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與關節軟骨退化有關。長期負重、肥胖或關節損傷可能加速病情發展。典型表現為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疼痛減輕但過度活動加重。治療包括減輕體重、關節保暖,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使用塞來昔布膠囊、雙醋瑞因膠囊、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藥物延緩軟骨退化。
2、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由尿酸結晶沉積引發,常見于第一跖趾關節突發紅腫劇痛。高嘌呤飲食、飲酒可能誘發急性發作。秋水仙堿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馬隆等藥物可控制癥狀并降低血尿酸。發作期需嚴格低嘌呤飲食,每日飲水量建議超過2000毫升促進尿酸排泄。
3、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腫痛伴晨僵。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抗風濕藥可延緩關節破壞。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防止關節畸形至關重要,患者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和血常規。
4、創傷性關節炎
關節扭傷、骨折后可能繼發創傷性關節炎,表現為活動時疼痛伴彈響。急性期需制動休息并冷敷,慢性期可通過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改善潤滑功能??祻陀柧殤趯I指導下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避免劇烈運動加重損傷。
5、感染性關節炎
細菌感染導致的關節紅腫熱痛需緊急處理,常見于膝關節或踝關節。血培養和關節液檢查可明確病原體,靜脈注射頭孢曲松、萬古霉素等抗生素是主要治療手段。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患者出現發熱伴關節劇痛時應立即就醫。
腳關節痛患者日常應注意選擇軟底緩沖性好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爬樓梯或登山。適度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保持關節靈活性。飲食上可增加深海魚類、堅果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痛風患者需限制動物內臟和海鮮攝入。關節持續疼痛超過兩周或伴隨發熱、明顯腫脹時應及時至風濕免疫科或骨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