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大便可能由飲食因素、藥物作用或消化道出血引起。常見原因包括食用動物血制品、服用鐵劑或鉍劑類藥物,以及上消化道潰瘍出血。黑色柏油樣便若伴隨頭暈、乏力,需警惕胃十二指腸出血可能。
食用深色食物是黑色大便最常見的生理性因素。動物肝臟、血豆腐、桑葚、黑芝麻等食物中的色素未被完全分解時,會使糞便呈現黑色。這種改變通常在停止攝入相關食物1-2天后恢復正常。
補鐵藥物和胃黏膜保護劑可能引起糞便顏色變化。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補鐵制劑,以及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等鉍劑,在腸道內會形成硫化鐵或硫化鉍,導致大便顏色發黑。這種藥物性黑便通常無特殊氣味,停藥后即可緩解。
上消化道出血是病理性黑便的主要誘因。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出血時,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紅蛋白中的鐵經硫化作用形成硫化鐵,使糞便呈柏油樣黑色且帶有特殊腥臭味。這類黑便多伴隨嘔血、心慌、面色蒼白等癥狀。
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可能導致致命性黑便。門靜脈高壓患者食管胃底靜脈破裂時,會排出大量黑色稀便,同時出現血壓下降、意識模糊等失血性休克表現,這種情況需立即急診處理。
少量出血引起的黑便可能提示消化道腫瘤。胃癌、結腸癌等惡性腫瘤早期出血量較少時,糞便潛血試驗呈陽性但肉眼觀診可能僅表現為顏色加深,中老年患者出現不明原因黑便應完善胃腸鏡檢查。
發現黑色大便應先回顧飲食和用藥史。若無特殊食物或藥物接觸史,或黑便持續超過3天,建議就診消化內科進行糞便潛血試驗。出現心慌、冷汗等伴隨癥狀時,需急診處理排除活動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