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盆腔靜脈回流受阻導致的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現為下腹墜痛、腰骶酸痛及性交不適。該病多發生于育齡女性,與盆腔靜脈解剖異常、激素變化等因素相關。
盆腔淤血綜合征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長期站立或久坐可能造成盆腔靜脈壓力增高,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時血液回流受阻。妊娠期子宮增大壓迫髂靜脈,分娩后靜脈壁松弛易形成血液淤積。卵巢激素周期性變化影響靜脈張力,黃體期孕激素升高會加重靜脈擴張。盆腔手術史可能破壞靜脈正常結構,如子宮切除術可能損傷卵巢靜脈叢。先天性靜脈瓣膜發育不全或缺失直接導致血液逆流。
典型癥狀包括晨輕暮重的下腹鈍痛,長時間站立后加劇,平臥后可緩解。約60%患者出現性交后疼痛,可能與盆腔充血相關。部分患者伴有排尿頻繁、肛門墜脹感,嚴重者可能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或痔瘡加重。
診斷需結合經陰道超聲檢查盆腔靜脈直徑,若超過5毫米提示異常。磁共振靜脈成像能清晰顯示迂曲擴張的靜脈團,腹腔鏡檢查是確診金標準,可直觀觀察靜脈曲張程度。
治療可采用盆底肌肉鍛煉改善靜脈回流,每日凱格爾運動有助于增強盆底支撐力。藥物治療常用地奧司明、邁之靈等靜脈活性藥物,嚴重病例可考慮卵巢靜脈栓塞術。生活方式調整包括避免長時間站立,睡眠時抬高臀部15厘米促進血液回流。
病程超過半年且保守治療無效者,建議介入科或血管外科就診。突發劇烈腹痛需警惕靜脈血栓形成,應立即就醫排除急腹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