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過敏性皮疹可通過中藥內服、外治法、針灸、飲食調理、情志調節等方式改善癥狀。過敏性皮疹通常由風熱侵襲、濕熱內蘊、血虛風燥、脾虛濕盛、情志失調等因素引起。
1、中藥內服:
風熱型常用消風散加減,濕熱型選用龍膽瀉肝湯,血虛風燥型以當歸飲子為主方。中藥通過整體調理改善體質,減少復發率,需辨證施治避免藥不對癥。
2、外治療法:
馬齒莧煎湯濕敷緩解急性期紅腫,青黛散油調外涂治療滲出性皮損。中藥熏蒸利用艾葉、苦參等藥物蒸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適用于慢性頑固性皮疹。
3、針灸療法:
選取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位進行毫針針刺,配合拔罐可疏通經絡。耳穴貼壓選取肺、神門、內分泌等反射區,通過持續刺激調節免疫應答。
4、飲食調理:
忌食海鮮、羊肉等發物,多食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濕食材。綠豆甘草湯可清熱解毒,桑葉菊花茶幫助疏散風熱,需長期堅持配合治療。
5、情志調節:
采用五音療法中角調音樂疏肝解郁,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招式疏導氣機。情志不暢易致肝郁化火加重皮損,保持情緒平穩有助于病情恢復。
中醫治療注重標本兼治,急性期聯合抗組胺藥物控制癥狀,慢性期通過六君子湯等方劑調理脾肺功能。日常避免搔抓刺激,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適度進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增強衛氣。發作期間記錄飲食日記排查過敏原,保持居住環境通風干燥,建立規律作息有助于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