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虱病可通過中藥外洗、內服湯劑、針灸療法、拔罐療法、飲食調理等方式治療。陰虱病是由虱蟲寄生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中醫認為與濕熱下注、蟲毒侵襲有關。
1、中藥外洗
常用百部、苦參、蛇床子等具有殺蟲止癢功效的中藥煎湯外洗。百部含百部堿可麻痹虱蟲神經系統,苦參中的苦參堿能破壞蟲體細胞膜,蛇床子揮發油可抑制虱蟲呼吸。使用時將藥物煮沸后晾至適宜溫度沖洗患處,每日重復進行,注意避免藥液進入尿道。
2、內服湯劑
龍膽瀉肝湯、萆薢滲濕湯等方劑可清熱利濕。龍膽草、黃芩能清除肝膽濕熱,車前子、澤瀉可促進蟲毒排出。癥狀嚴重者可配合使用使君子、檳榔等驅蟲藥,但需注意使君子過量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3、針灸療法
選取蠡溝、三陰交等穴位進行針刺,配合艾灸血海穴。針灸能調節肝脾功能,改善會陰部氣血運行,增強局部免疫力。治療時需使用一次性針具,避免交叉感染,艾灸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度。
4、拔罐療法
在八髎穴區域施行閃罐或留罐。負壓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蟲毒產物。皮膚破損或凝血功能障礙者禁用,拔罐后出現水皰需及時消毒處理。
5、飲食調理
宜食用綠豆、薏苡仁等清熱利濕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綠豆可煮湯飲用,薏苡仁可配伍赤小豆熬粥,有助于排除體內濕熱。同時應保持衣物床單煮沸消毒,避免重復感染。
治療期間需將貼身衣物用開水燙洗并在陽光下暴曬,性伴侶應同步治療。中醫治療需堅持一段時間以徹底清除蟲卵,若出現皮膚繼發感染或過敏反應應及時就醫。日常注意會陰部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導致皮膚破損,飲食宜清淡,適當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