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月經時子宮一陣陣疼痛通常稱為痛經,可能由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盆腔炎、宮頸狹窄等原因引起。痛經可通過熱敷、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
1、前列腺素分泌過多
月經期間子宮內膜脫落會釋放前列腺素,刺激子宮收縮導致疼痛。這類痛經多為原發性,常見于年輕女性。建議使用熱水袋熱敷下腹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或萘普生片等非甾體抗炎藥。
2、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外時,月經期這些異位內膜也會出血,刺激周圍組織引發劇烈疼痛。可能伴隨性交痛、排便痛等癥狀。確診需通過腹腔鏡檢查,治療可遵醫囑使用地諾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或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
3、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子宮肌層會導致月經期子宮劇烈收縮,疼痛呈進行性加重。患者可能出現經量增多、貧血等癥狀。超聲檢查可輔助診斷,治療包括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達那唑膠囊等藥物,嚴重者需考慮子宮切除術。
4、盆腔炎
生殖系統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癥會導致月經期盆腔充血加重,出現下腹墜痛。常伴有異常陰道分泌物、發熱等癥狀。需進行婦科檢查和病原體檢測,治療可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鈉、多西環素或甲硝唑等抗生素。
5、宮頸狹窄
宮頸管狹窄會使經血排出受阻,子宮收縮增強引發疼痛。多見于人工流產術后或宮頸治療后的女性。可通過宮頸擴張術改善,必要時需放置宮內節育器防止再次粘連。疼痛發作時可遵醫囑使用間苯三酚注射液緩解平滑肌痙攣。
月經期應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劇烈運動和生冷飲食。保證充足休息,可嘗試輕柔的腹部按摩。疼痛持續不緩解或伴隨發熱、異常出血時應及時就醫。日常保持會陰清潔,選擇透氣棉質內褲,經期每2-3小時更換衛生巾。適當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等預防貧血,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