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經常有氣壓堵塞感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炎、鼻竇炎、耳垢栓塞、氣壓損傷等原因引起。
1、咽鼓管障礙:
咽鼓管是連接中耳與鼻咽部的通道,負責調節中耳氣壓。當感冒、過敏或鼻竇充血時,咽鼓管黏膜腫脹會導致通氣受阻,產生耳悶塞感。可通過咀嚼口香糖、打哈欠等動作促進咽鼓管開放,嚴重時需使用鼻用減充血劑改善癥狀。
2、中耳炎癥:
急性或慢性中耳炎可能伴隨積液,使鼓膜活動受限產生堵塞感。多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表現為耳痛、聽力下降。需通過耳鏡檢查確診,細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積液持續需行鼓膜穿刺。
3、鼻竇病變:
鼻竇炎或鼻息肉會導致鼻腔黏膜水腫,間接影響咽鼓管功能。患者常伴有鼻塞、頭痛,可通過鼻噴激素減輕炎癥,嚴重鼻竇炎需配合克拉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
4、耳垢堆積:
外耳道被耵聹完全堵塞時,會形成密閉空間導致氣壓變化敏感。表現為單側耳悶、耳鳴,禁止自行掏挖,應使用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后由醫生沖洗清除。
5、氣壓創傷:
飛行或潛水時的快速氣壓變化可能造成氣壓性中耳炎,鼓膜內陷產生持續悶脹感。發作時可捏鼻鼓氣平衡壓力,反復發作需檢查咽鼓管功能,必要時行鼓膜置管術。
日常建議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飛機時可咀嚼糖果緩解耳壓。保持鼻腔通暢,過敏性鼻炎患者需規律使用抗組胺藥。若耳悶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眩暈、耳漏等癥狀,需及時進行純音測聽、聲導抗等專科檢查排除膽脂瘤等器質性疾病。游泳時佩戴耳塞預防進水,控制咖啡因攝入以減少咽鼓管黏膜水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