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可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中醫治療等方式緩解癥狀。關節炎通常由關節退行性變、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異常、外傷等因素引起。
1、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可緩解關節疼痛和炎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適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可用于急性發作期控制炎癥。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可潤滑關節,緩解骨關節炎癥狀。使用藥物需嚴格遵醫囑,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2、物理治療
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關節僵硬。冷敷適用于急性炎癥期消腫止痛。超聲波治療能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電療通過電流刺激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水療利用水的浮力減輕關節負重,適合膝關節和髖關節病變。
3、手術治療
關節鏡手術可清理關節腔內游離體和病變滑膜。截骨術適用于早期膝關節骨關節炎矯正力線。關節融合術多用于嚴重踝關節或腕關節病變。人工關節置換是終末期關節炎的有效治療方式。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但需評估適應癥。
4、生活方式調整
控制體重可減輕關節負荷,延緩軟骨磨損。適度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增強肌肉力量。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過度使用關節。使用輔助器具如拐杖、護膝分擔關節壓力。均衡飲食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維護骨骼健康。
5、中醫治療
針灸通過刺激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推拿按摩可松解肌肉緊張,改善關節活動度。中藥熏蒸利用藥物蒸汽滲透消炎止痛。艾灸溫經散寒,適合寒濕型關節炎。中藥內服需辨證施治,常用獨活寄生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等方劑。
關節炎患者日常應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受涼。選擇低沖擊運動如太極拳、瑜伽,每周鍛煉3-5次。飲食上多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堅果,適量補充膠原蛋白。避免爬山、爬樓梯等加重關節負擔的活動。定期復查評估病情進展,與醫生保持溝通調整治療方案。保持樂觀心態,積極參與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