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膿毒癥屬于嚴重感染性疾病,需要立即就醫治療。新生兒膿毒癥可能由早產、低出生體重、母體感染、分娩過程污染、免疫系統不成熟等原因引起。
1、早產
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完善,皮膚黏膜屏障功能薄弱,更容易發生細菌入侵。胎齡越小,發生膿毒癥的概率越高。家長需密切觀察早產兒的體溫、進食、精神狀態,發現異常應及時送醫。臨床常用頭孢噻肟、氨芐西林等抗生素治療,具體用藥需在新生兒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2、低出生體重
低體重兒皮下脂肪少,體溫調節能力差,抵抗力較弱。這類新生兒發生敗血癥的風險較高,可能出現喂養困難、體溫不穩定等癥狀。家長需注意保持環境溫度適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醫生可能會根據藥敏結果選擇青霉素類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3、母體感染
孕婦患有絨毛膜羊膜炎、尿路感染等疾病時,病原體可能通過胎盤或產道傳染給新生兒。這類患兒常在出生后72小時內發病,表現為呼吸急促、皮膚發花。家長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醫生會根據感染類型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如美羅培南、萬古霉素等。
4、分娩過程污染
產程延長、胎膜早破等情況會增加新生兒感染機會。這類患兒可能出現臍部紅腫、膿性分泌物等局部感染表現。家長需做好臍部護理,保持干燥清潔。醫生可能會進行血培養檢查,并經驗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廣譜抗生素。
5、免疫系統不成熟
新生兒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中性粒細胞功能不足,對抗感染能力差。這類患兒感染后容易迅速發展為全身炎癥反應。家長需注意觀察患兒面色、呼吸、吃奶情況,發現嗜睡、拒奶等表現要立即就醫。治療上除抗生素外,可能需要靜脈免疫球蛋白支持。
新生兒膿毒癥起病隱匿但進展迅速,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體溫、吃奶情況。保持環境清潔,接觸孩子前要洗手。母乳喂養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要確保母親沒有感染性疾病。按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定期復查血常規等指標。出院后仍要觀察有無復發跡象,出現異常及時返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