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后的恢復注意事項主要有保持創面清潔、避免感染、合理用藥、營養支持和定期復查。燙傷后正確處理創面有助于減輕疼痛、促進愈合并減少瘢痕形成。
1、保持創面清潔
燙傷后應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15-20分鐘,降低局部溫度。淺二度以下燙傷可自行處理,使用生理鹽水或溫和肥皂水輕柔清潔創面,避免用力擦拭。深度燙傷需由醫護人員清創,清除壞死組織。清潔后覆蓋無菌敷料,每日更換1-2次,觀察滲出液顏色和量。
2、避免感染
燙傷創面易繼發細菌感染,表現為紅腫加劇、膿性分泌物或發熱。小面積燙傷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大面積燙傷需遵醫囑使用頭孢呋辛等抗生素。接觸創面前需洗手,避免抓撓。水皰完整時無須刺破,破損水皰需修剪壞死表皮。感染風險高者可接種破傷風疫苗。
3、合理用藥
一度燙傷可外用濕潤燒傷膏緩解疼痛,二度燙傷建議使用磺胺嘧啶銀乳膏促進愈合。疼痛明顯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瘙癢嚴重時可用氯雷他定。禁用牙膏、醬油等民間偏方。深度燙傷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生長因子凝膠或進行植皮手術。所有藥物均需避開眼口鼻等黏膜部位。
4、營養支持
燙傷后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需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雞蛋、魚肉,每日蛋白質需求可達每公斤體重1.5-2克。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鋅元素加速上皮再生。深二度以上燙傷可口服腸內營養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酒以減少血管收縮影響愈合。
5、定期復查
淺二度燙傷每周復查1次,深度燙傷需每2-3天評估創面。愈合過程中出現攣縮傾向時需早期介入壓力療法或硅酮貼片。關節部位燙傷應進行功能鍛煉預防瘢痕粘連。兒童燙傷后瘢痕增生風險高,建議在燒傷專科隨訪至少1年。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創傷后應激反應。
燙傷恢復期需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陽光直射新生皮膚。愈合后6個月內使用防曬霜預防色素沉著,每日涂抹保濕霜減少脫屑。關節部位可配合彈力繃帶壓迫治療。觀察是否有發熱、創面異味等感染征象,出現異常及時就醫。保持適度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創面撕裂。建立規律的隨訪計劃,由專業醫生評估愈合進度和瘢痕干預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