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松動可能由牙周炎、外傷性損傷或骨質疏松等原因引起。早期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進展期出現牙齒移位,嚴重時可導致牙齒脫落。
牙周炎是牙齒松動的常見原因。牙周組織長期受細菌感染引發炎癥,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吸煙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輕度牙周炎可通過超聲波潔牙控制,中重度需進行齦下刮治等專業治療。
牙齒外傷可直接導致松動。撞擊或咬硬物可能造成牙周膜損傷甚至牙根折斷,常伴有疼痛、咬合不適。輕微松動可通過牙弓夾板固定,嚴重斷裂需根管治療或拔除后修復。
骨質疏松患者更易發生牙齒松動。全身骨量減少會影響牙槽骨支撐力,可能與激素水平變化、鈣攝入不足有關,往往合并腰背疼痛、身高縮短。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測,同時加強鈣質和維生素D補充。
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現生理性牙齒松動。體內激素變化導致牙周組織暫時性水腫,分娩后多能自行恢復。期間需加強口腔清潔,避免進食過硬食物。
若松動持續加重或伴隨劇烈疼痛,建議盡早就診口腔科。醫生將通過牙周探診、X線檢查明確病因,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日常使用軟毛牙刷、牙線清潔,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檢查可有效預防牙齒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