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腫手術風險較低,常見危害主要包括術后感染、局部血腫、瘢痕形成、復發及暫時性眼瞼功能異常。手術安全性受患者體質、操作規范及術后護理影響。
1、術后感染:
切口可能因細菌侵入引發感染,表現為紅腫熱痛或膿性分泌物。嚴格無菌操作和術后抗生素眼膏如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可降低風險。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強監測。
2、局部血腫:
手術損傷微小血管可能導致淤血腫脹,通常1-2周自行吸收。壓迫止血和術后48小時內冰敷可減少發生概率。若血腫壓迫視軸需及時處理。
3、瘢痕形成:
眼瞼皮膚較薄,部分患者可能遺留線性瘢痕。采用瞼結膜面切口可避免外部可見瘢痕。瘢痕體質者術前應告知醫生評估風險。
4、病灶復發:
腺體導管未徹底疏通或囊壁殘留可能導致復發,發生率約5%-10%。術中完整刮除囊內容物并破壞囊壁是預防關鍵。多發霰粒腫患者復發風險更高。
5、眼瞼功能異常:
暫時性眼瞼閉合不全或形態改變多因局部水腫導致,通常2-4周恢復。罕見情況下可能因過度切除造成瞼外翻,需通過修復手術矯正。
術后24小時內避免揉眼及劇烈運動,遵醫囑使用抗菌眼藥。飲食宜清淡,多攝入維生素A如胡蘿卜、菠菜促進黏膜修復。兩周內避免游泳、化妝等可能污染傷口的行為。若出現劇烈疼痛、視力下降或異常分泌物應及時復診。定期熱敷有助于腺體功能恢復,降低對側眼發病風險。兒童患者需注意避免抓撓,夜間可佩戴防護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