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是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該手術通過植入微型引流裝置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主要適用于藥物及常規手術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
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的可靠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房水引流閥可穩定降低眼壓,多數患者術后眼壓可控制在12-21毫米汞柱的理想范圍。引流閥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常見型號包括Ahmed閥和Baerveldt閥,植入后不易產生排異反應。手術成功率約70-80%,對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復雜病例仍能保持較好效果。
術后并發癥需要重點關注。早期可能發生前房積血或淺前房,與術中操作及術后護理有關。中遠期可能出現引流管暴露、包裹性囊泡形成等并發癥,需定期復查眼壓及前房深度。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引流閥移位或失效,需二次手術調整。
該手術適合特定人群選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經最大劑量藥物治療無效者、多次濾過手術失敗者均為適應癥。伴有嚴重角膜病變或眼前段結構異常者需謹慎評估。兒童青光眼患者需根據眼軸發育情況個體化選擇閥體型號。
術后維護直接影響手術效果。患者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眼藥水預防感染,避免揉眼或劇烈運動。定期進行視野檢查和視神經評估,發現眼壓波動需及時處理。術后3個月內避免游泳及重體力勞動,防止引流管移位。
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作為三級治療選擇,應在專業眼科醫師評估后實施。手術聯合術后規范管理,可使多數難治性青光眼患者獲得長期穩定的眼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