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根據息肉性質決定,部分息肉無須立即切除,部分息肉建議盡早切除。腸道息肉的處理方式主要有息肉大小、病理類型、生長速度、癥狀表現、癌變風險等因素。
腸道息肉較小且為良性時,通常無須立即切除,定期隨訪觀察即可。這類息肉多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癌變概率較低。患者可通過改善飲食習慣,減少紅肉攝入,增加膳食纖維補充,保持規律作息等方式控制息肉發展。每6-12個月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動態監測息肉變化情況。
息肉體積較大、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或短期內快速生長時,建議盡早切除。這類息肉存在一定癌變風險,內鏡下切除可有效預防惡變。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便血、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更需積極干預。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等微創手術可徹底清除病灶,術后并發癥較少。
發現腸道息肉后應及時就醫評估,由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制定個體化方案。日常需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限制酒精攝入,保持適度運動。若存在家族腸癌病史或既往息肉癌變史,需縮短復查間隔至3-6個月。術后患者應按醫囑定期復查腸鏡,監測有無復發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