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越抓越癢可能與皮膚屏障受損、過敏反應或神經敏感性增高等因素有關。這種情況可通過冷敷緩解、保濕修復、抗組胺藥物等方式改善。
皮膚抓撓后瘙癢加劇通常與局部炎癥介質釋放有關。抓撓會刺激皮膚釋放組胺等物質,進一步激活神經末梢,形成“瘙癢-抓撓-更癢”的惡性循環。冷敷能收縮血管,減少炎癥介質釋放,使用冷藏的生理鹽水紗布濕敷效果更佳。
皮膚干燥會降低屏障功能,輕微摩擦即可引發瘙癢。建議選擇含神經酰胺、尿素或甘油成分的保濕霜,每日涂抹2-3次。避免使用含酒精的護膚品,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時間不超過10分鐘。
過敏反應引起的瘙癢需阻斷過敏環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能選擇性抑制H1受體,減輕瘙癢且嗜睡副作用較小。嚴重者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乳膏,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慢性瘙癢患者可能存在皮膚神經重塑。反復抓撓會導致神經纖維密度增加,形成瘙癢記憶環路。這類情況需要打破行為習慣,夜間可佩戴棉質手套,白天采用拍打代替抓撓。
若瘙癢伴隨皮疹擴散、皮膚潰爛或發熱癥狀,可能提示特應性皮炎、蕁麻疹等疾病。建議記錄瘙癢發作時間、誘因及伴隨癥狀,及時到皮膚科進行斑貼試驗或血液IgE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