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可通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開腹闌尾切除術等方式治療,通常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闌尾管腔阻塞:糞石、淋巴濾泡增生或腫瘤可能阻塞闌尾管腔,導致腔內壓力升高阻礙血流。早期表現為臍周隱痛轉移至右下腹,伴有惡心厭食。非手術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輸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細菌感染:腸道桿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會引發闌尾充血水腫。典型癥狀為轉移性右下腹痛伴發熱,麥氏點壓痛反跳痛陽性。炎癥初期可嘗試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奧硝唑聯合用藥。
3、飲食因素:長期低纖維飲食易形成糞石,增加闌尾梗阻風險。發病前常有便秘或腹瀉史,部分患者伴隨腸鳴音亢進。調整飲食結構需增加燕麥、芹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每日飲水量維持在2000ml以上。
4、解剖變異:闌尾系膜過短或位置異常會扭曲成角,影響內容物排出。這類患者易反復發作闌尾炎,超聲檢查可見闌尾增粗至6mm以上。擇期手術是根治方案,術中需注意保護回盲部血管。
5、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或長期免疫抑制劑使用會削弱局部抗感染能力。這類患者更易發展成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顯著升高。術前需優化血糖控制,術后加強切口護理。
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24小時可開始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渣半流食。康復期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切口裂開,兩周后復查炎癥指標。日常需保持規律排便習慣,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出現持續發熱或腹痛加劇需立即返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