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大出血可通過子宮按摩、藥物治療、宮腔填塞、動脈栓塞、子宮切除術等方式治療。產后大出血通常由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殘留、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子宮內翻等原因引起。
1、子宮按摩:通過外力刺激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按摩時需將手掌置于產婦下腹部,以環形方式輕柔按壓子宮底部,每次持續15-20分鐘。該方法適用于宮縮乏力導致的出血,操作簡單且無創。
2、藥物治療:常用縮宮素、麥角新堿、卡前列素等藥物增強子宮收縮力。縮宮素通過靜脈滴注給藥,起效迅速;麥角新堿適用于對縮宮素無效者;卡前列素用于難治性出血。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注意監測血壓變化。
3、宮腔填塞:采用無菌紗布條或球囊導管壓迫子宮內壁止血。填塞物需在24-48小時內取出,避免感染風險。該方法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且無血管損傷的病例,操作時需嚴格無菌技術。
4、動脈栓塞:通過介入手術栓塞子宮動脈分支血管。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引導下,經股動脈插入導管至靶血管,注入明膠海綿顆粒阻斷血流。該方法止血成功率超過90%,可保留生育功能。
5、子宮切除術:適用于其他治療無效或合并子宮破裂的危重病例。手術方式包括次全子宮切除和全子宮切除術,需根據出血部位和患者狀況選擇。術后需加強抗感染治療和生命體征監測。
產后恢復期需保證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適量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保持會陰部清潔,每2-4小時更換衛生巾,觀察惡露性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