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術可能由操作損傷、無菌操作不當、臟器定位偏差、基礎疾病加重、術后護理不足等原因引起,需警惕感染性腹膜炎、腸穿孔、出血性休克、肝功能惡化、低蛋白血癥等并發癥。
1、感染風險:
穿刺過程中皮膚消毒不徹底或器械污染可能導致細菌入侵,引發感染性腹膜炎?;颊弑憩F為持續發熱、腹部壓痛及反跳痛,需立即進行血常規檢查并靜脈輸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臟器損傷:
穿刺針誤傷腸道或血管時可能造成腸穿孔或腹腔內出血。突發劇烈腹痛伴血壓下降需考慮出血性休克,超聲引導下壓迫止血或急診剖腹探查是必要措施。
3、腹壓失衡:
大量放腹水速度過快可誘發循環衰竭,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現肝性腦病??刂品乓毫吭?000ml以內并同步輸注白蛋白能有效預防。
4、基礎病加重:
晚期肝癌患者穿刺后可能出現腫瘤破裂出血,表現為血紅蛋白快速下降。急診介入栓塞治療或輸血支持可穩定病情。
5、代謝紊亂:
反復穿刺導致蛋白丟失可能引發低蛋白血癥,雙下肢水腫和腹水復發是典型癥狀。飲食補充魚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結合靜脈補充人血白蛋白可改善。
術后需監測體溫及腹部體征變化,24小時內保持穿刺點敷料干燥。建議食用易消化的粥類、蒸蛋等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腹內壓驟增。出現持續腹痛或發熱應及時返院復查腹部CT,肝硬化患者需定期檢測肝功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