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骨降低手術可能出現的后遺癥主要有局部腫脹、神經損傷、面部不對稱、感染、骨愈合不良等。顴骨整形屬于四級整形手術,需由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展。
1、局部腫脹
術后早期普遍存在面部腫脹現象,與術中軟組織剝離及骨骼截斷有關。腫脹高峰期出現在術后48小時,通常2-4周逐漸消退。冷敷可幫助減輕腫脹,但需避免壓迫手術部位。若腫脹持續加重伴皮膚發亮,需警惕血腫形成。
2、神經損傷
手術可能損傷面神經顴支或眶下神經,導致暫時性感覺異常或肌肉運動障礙。多數患者3-6個月可自行恢復,期間可能出現咀嚼無力、面部麻木等癥狀。術中采用神經監測技術可降低損傷概率。
3、面部不對稱
骨骼截除量計算偏差或軟組織復位不均可能導致雙側顴骨高度不一致。輕度不對稱可通過脂肪填充調整,嚴重者需二次手術修復。術前三維CT測量能有效預防該并發癥。
4、感染風險
口腔切口可能引入細菌導致深部感染,表現為持續發熱、切口滲液。術前口腔消毒、術后抗生素預防可降低風險。一旦發生感染需立即進行引流清創,避免引發骨髓炎。
5、骨愈合不良
截骨端固定不牢或局部血供不足可能造成骨不連,表現為長期疼痛或異常活動。采用鈦板堅固內固定并避免早期咀嚼硬物可促進愈合。嚴重骨缺損需植骨處理。
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專用漱口水預防感染;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及面部按摩,睡眠時抬高頭部減輕腫脹;3個月內禁止咀嚼堅硬食物,定期復查X光觀察骨愈合情況。出現持續疼痛、發熱或明顯畸形應及時返院檢查。恢復期間建議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避免吸煙飲酒影響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