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增生患者需重點關注口腔衛生管理、藥物調整及專業干預。該病癥主要由長期服用特定藥物引發,臨床表現為牙齦組織非炎癥性肥大,可能影響咀嚼功能和美觀。
日常護理需加強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清潔兩次;牙線或沖牙器輔助清理牙縫,減少菌斑堆積;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可輔助控制口腔細菌。避免吸煙、飲酒等刺激因素,防止牙齦進一步充血。
藥物因素需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常見致牙齦增生藥物包括苯妥英鈉抗癲癇藥、硝苯地平鈣通道阻滯劑類降壓藥、環孢素免疫抑制劑。若病情允許,醫生可能調整劑量或更換為替代藥物,如將硝苯地平更換為氨氯地平。
專業干預包含定期牙周維護。每3-6個月進行超聲波潔治,清除牙結石;增生嚴重者可考慮牙齦成形術或牙齦切除術,恢復牙齦正常形態。伴有牙周炎時需同步進行齦下刮治。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牙齦出血、牙齒移位等并發癥,建議盡早就診口腔科。治療期間需監測血糖血壓,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牙齦增生。兒童及青少年患者因代謝特點,藥物影響可能更顯著,需加強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