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可通過限制鈉鹽攝入、利尿治療、腹腔穿刺放液、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肝移植等方式治療。肝硬化腹水通常由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腎功能異常、炎癥反應、腹腔感染等原因引起。
門靜脈高壓是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發病機制,肝臟纖維化導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漿滲透壓降低促使液體滲出至腹腔。治療需控制原發病,如使用普萘洛爾降低門脈壓力,必要時行TIPS手術改善血流動力學。
低蛋白血癥時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血管內液體外滲形成腹水。補充人血白蛋白可提高滲透壓,同時需配合高蛋白飲食,每日蛋白質攝入建議1.2-1.5g/kg體重,優先選擇乳清蛋白、魚肉等優質蛋白。
腎功能異常引發的鈉水潴留需嚴格限制每日鈉攝入量在2g以內,聯合使用螺內酯與呋塞米等利尿劑,用藥期間需監測電解質平衡。頑固性腹水可每2-4周進行腹腔穿刺放液,單次放液量不超過5L。
腹腔感染導致的腹水需進行診斷性穿刺,確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后應使用頭孢噻肟等三代頭孢菌素。嚴重感染可能誘發肝腎綜合征,需加強抗感染治療同時進行腎臟替代治療。
終末期肝硬化患者建議評估肝移植指征,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治療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腹圍、體重變化,通過超聲檢查評估腹水消退情況。出現嘔血、意識障礙等并發癥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