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手術風險程度與患者年齡、套疊部位及是否發生腸壞死相關,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復位術、開腹復位術。
1、年齡因素:
嬰幼兒腸套疊手術風險相對較高,因患兒器官發育未成熟,麻醉耐受性較差。術前需評估心肺功能,術中采用精細化操作減少創傷。術后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防止出現低體溫或呼吸抑制。
2、套疊部位:
回盲部套疊手術難度較低,小腸多節段套疊需延長切口探查。術中需判斷腸管活力,對缺血腸段進行熱敷觀察,漿肌層撕裂需用可吸收線修補。術后可能發生短暫腸麻痹,需胃腸減壓48小時。
3、壞死風險:
發生腸壞死的病例需切除病變腸段并行吻合術,此時手術風險顯著增加。壞死毒素吸收可能導致膿毒血癥,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甲硝唑預防感染。術后需監測腹腔引流液性狀,警惕吻合口瘺。
4、麻醉管理:
全麻過程中可能出現氣道痙攣或血壓波動,術前禁食6小時可降低嘔吐風險。兒童建議使用七氟烷誘導,成人可選用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術中維持血氧飽和度>95%,術后蘇醒期需防止躁動。
5、術后護理:
術后24小時需絕對臥床,48小時后可逐步恢復流質飲食。切口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緩解,每日需檢查切口有無滲液。術后一周避免劇烈運動,兩周后復查腹部超聲評估恢復情況。
術后飲食應從米湯、藕粉等流食過渡至稀粥、爛面條,避免牛奶、豆類等產氣食物。恢復期可進行床上踝泵運動促進腸蠕動,家屬需每日記錄排氣排便次數。切口護理需保持干燥,淋浴時使用防水敷料保護。出現持續發熱或腹脹需立即返院檢查,術后三個月內建議每月隨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