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靜脈曲張主要表現為下肢淺表靜脈擴張、迂曲,可能伴有下肢沉重感、疼痛或皮膚色素沉著。大隱靜脈曲張通常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長期站立、妊娠、肥胖、遺傳等因素引起。
1、靜脈擴張
大隱靜脈曲張最直觀的表現是下肢淺表靜脈的擴張和迂曲,常見于小腿內側。擴張的靜脈可能呈現為藍色或紫色,形狀像蚯蚓一樣蜿蜒曲折。在疾病早期,靜脈擴張可能不明顯,僅表現為輕微的血管突出。隨著病情進展,靜脈擴張會逐漸加重,范圍也可能擴大。靜脈擴張通常會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后更加明顯。
2、下肢不適
患者常感到下肢沉重、乏力,尤其在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后癥狀加重。部分患者會出現下肢疼痛,表現為鈍痛或刺痛感,活動后可能緩解。夜間可能出現下肢抽筋或不適感加重。這些癥狀通常與靜脈血液淤積、靜脈壓力增高有關。癥狀的嚴重程度與靜脈曲張的程度不一定完全一致。
3、皮膚改變
長期靜脈曲張可能導致下肢皮膚營養障礙,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常見于踝關節周圍。皮膚可能變得干燥、瘙癢,甚至出現濕疹樣改變。在嚴重病例中,皮膚變薄、萎縮,容易受傷。這些皮膚改變是由于長期靜脈高壓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營養供應不足所致。
4、并發癥表現
大隱靜脈曲張可能并發血栓性淺靜脈炎,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和壓痛。嚴重者可出現靜脈性潰瘍,多發生在踝關節附近,潰瘍邊緣不規則,基底可能有壞死組織。部分患者會因靜脈淤血導致下肢水腫,按壓后可能出現凹陷。這些并發癥提示病情已進入較嚴重階段。
5、誘發因素
大隱靜脈曲張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長期站立或久坐的職業習慣、妊娠期靜脈壓力增高、肥胖導致的腹壓增加、遺傳性靜脈壁薄弱等。年齡增長也是重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加,靜脈瓣膜功能逐漸退化。某些先天性血管畸形也可能導致靜脈曲張。
大隱靜脈曲張患者應注意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適當抬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穿著醫用彈力襪有助于減輕癥狀和延緩病情進展。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可增強小腿肌肉泵功能。控制體重、避免便秘也有助于降低靜脈壓力。如出現皮膚潰瘍、明顯疼痛或快速進展的靜脈擴張,應及時就醫評估治療。日常護理中應避免下肢受傷,保持皮膚清潔和保濕,防止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