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風熱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鼻塞流黃涕等癥狀。外感風熱通常由風熱之邪侵襲肺衛引起,常見于春夏季節或氣候突變時,可能與氣候因素、體質虛弱、飲食不當、過度勞累、情志失調等因素有關。
1、發熱
外感風熱初期多出現發熱癥狀,體溫可能輕度或中度升高,伴有惡風或微惡寒。發熱特點是熱度較高,面紅目赤,患者常自覺體內燥熱。此時可選用銀翹散、桑菊飲等辛涼解表方劑,避免使用辛溫發汗藥物。發熱期間應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直接吹風。
2、頭痛
風熱上擾清竅可導致頭部脹痛,疼痛部位多在前額或兩側太陽穴區域。頭痛常伴隨頭暈目眩,遇熱加重。治療時可配合薄荷、菊花等具有疏風清熱功效的藥物。頭痛劇烈時可輕輕按摩太陽穴,避免強光刺激,保證充足休息。
3、咳嗽
風熱犯肺會引起咳嗽,咳聲較響,痰液黏稠偏黃且不易咳出。咳嗽多在白天加重,夜間相對減輕。可選用川貝枇杷露、急支糖漿等清熱化痰藥物。咳嗽期間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咽喉濕潤,適當飲用羅漢果茶等潤肺飲品。
4、咽喉腫痛
咽喉部紅腫疼痛是外感風熱的典型表現,吞咽時疼痛加劇,可能伴有扁桃體腫大。檢查可見咽部充血,嚴重者出現濾泡增生。治療可選用板藍根顆粒、六神丸等清熱解毒藥物。日常可用淡鹽水漱口,避免大聲說話,忌食過硬過燙食物。
5、鼻塞流黃涕
鼻塞癥狀明顯,鼻涕質地黏稠,顏色偏黃,可能伴有嗅覺減退。這與風熱之邪壅塞鼻竅有關。可配合使用辛夷清肺飲等方劑,或外用鼻通噴霧。保持鼻腔清潔,避免用力擤鼻,室內可使用加濕器緩解鼻部不適。
外感風熱期間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宜清淡,多食用梨、藕、百合等清熱潤肺食物。保持室內適宜溫濕度,避免再次受涼。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高熱、胸悶等嚴重表現時,應及時就醫。平時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注意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預防外感病發生。治療期間忌食辛辣油膩,戒煙限酒,保持情緒穩定有助于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