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通常需進行肝功能檢查、肝臟超聲、血脂檢測等基礎項目。脂肪肝的評估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指標綜合判斷,檢查項目選擇主要與疾病分期、合并癥風險相關。
肝功能檢查是篩查脂肪肝的常規手段,通過檢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指標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約30%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會出現轉氨酶輕度升高,數值通常不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伴隨膽紅素或白蛋白異常時提示可能進展為脂肪性肝炎。
肝臟超聲檢查具有無創、便捷的特點,可檢出肝內脂肪沉積超過30%的病變。典型表現為肝區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肝內管道結構顯示模糊。對于超聲提示中度以上脂肪肝或存在肝硬化風險因素者,建議進一步做瞬時彈性成像檢測肝纖維化程度。
血脂檢測能評估代謝異常程度,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合并高脂血癥的脂肪肝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3倍,這類患者還需監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以排除糖代謝異常。
存在明顯肝區疼痛或黃疸的患者需完善腫瘤標志物檢查,甲胎蛋白異常升高需警惕肝癌可能。對于長期飲酒者,應加做血清糖缺失轉鐵蛋白檢測輔助鑒別酒精性肝病。肝活檢仍是診斷脂肪性肝炎的金標準,但通常僅用于治療方案制定或臨床研究。
建議初次確診脂肪肝的患者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每年進行肝臟影像學檢查。合并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者,需同步監測血壓、腎功能和頸動脈超聲。當出現肝掌、蜘蛛痣等肝硬化體征時,應立即進行胃鏡檢查評估食管靜脈曲張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