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尿疼痛通常由泌尿系統感染、尿道損傷或婦科炎癥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局部護理及生活方式調整緩解癥狀。
泌尿系統感染是排尿疼痛最常見的原因,細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引發炎癥反應。典型表現為尿頻、尿急伴灼熱感,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升高。輕癥可選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中成藥如三金片也有輔助療效。治療期間需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
尿道損傷多見于性生活后或機械性摩擦,黏膜破損導致排尿刺痛。建議暫停性生活1-2周,使用溫水坐浴每日2次,穿著純棉內褲減少摩擦。若出現血尿或持續疼痛超過3天,需排除尿道結石可能。
婦科炎癥如陰道炎、宮頸炎可能刺激尿道口引發放射性疼痛。伴有異常分泌物時,需婦科檢查明確病原體類型。細菌性陰道炎可用甲硝唑栓,霉菌性感染建議克霉唑陰道片,同時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絕經后女性可能因雌激素缺乏導致尿道黏膜萎縮,出現排尿不適。短期局部使用雌三醇軟膏可改善癥狀,但需嚴格遵醫囑控制用藥周期。日常可增加豆制品攝入補充植物雌激素。
排尿疼痛持續48小時以上、伴隨發熱或腰酸痛時,提示可能存在腎盂腎炎等上尿路感染,需及時靜脈抗生素治療。糖尿病患者反復發作泌尿感染,建議完善尿培養及藥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