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發軟可能是牙釉質脫礦、齲齒、牙周炎、牙齒酸蝕癥或牙本質過敏的征兆。這些情況通常由口腔衛生不良、酸性飲食、牙齒磨損或牙齦退縮等因素引起。
1、牙釉質脫礦:
牙釉質脫礦是牙齒礦物質流失的早期表現,多因頻繁攝入碳酸飲料或酸性食物導致。牙齒表面可能出現白堊色斑塊,觸感變軟。可通過含氟牙膏再礦化治療,嚴重時需專業涂氟。
2、齲齒發展:
齲齒細菌分解糖分產酸腐蝕牙體,初期表現為局部釉質軟化。伴隨冷熱敏感或食物嵌塞痛,需及時去腐充填。未治療可能發展為牙髓炎,出現自發痛癥狀。
3、牙周炎進展:
牙齦萎縮導致牙根暴露,牙骨質較釉質更易受侵蝕。常伴隨牙齦出血、口臭,嚴重時牙齒松動。需齦下刮治控制感染,必要時進行牙齦移植手術。
4、牙齒酸蝕癥:
長期胃酸反流或職業性接觸酸性物質可造成全口牙齒廣泛脫鈣。牙齒表面呈毛玻璃樣改變,對機械刺激敏感。建議使用抗酸牙膏,反流患者需消化科協同治療。
5、牙本質過敏:
牙齦退縮或過度刷牙導致牙本質小管開放,出現短暫尖銳疼痛。可能與夜磨牙、正畸治療有關,使用脫敏牙膏可封閉小管,頑固病例需激光或樹脂封閉治療。
日常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橫向用力刷牙。限制柑橘類水果、醋等酸性食物攝入頻率,餐后及時清水漱口。含氟漱口水可增強牙體抗酸能力,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專業潔牙與口腔檢查。出現持續敏感或疼痛應盡早就診,避免發展為不可逆性牙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