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眼外傷主要包括機械性損傷、化學性損傷、熱燒傷、輻射性損傷和生物性損傷五種類型。
1、機械性損傷:
機械性損傷是最常見的眼外傷類型,包括鈍挫傷和穿通傷。鈍挫傷多由拳頭、球類等物體撞擊導致,可能引發前房積血、晶狀體脫位等癥狀。穿通傷常見于尖銳物體刺入,如鐵絲、玻璃碎片等,可能造成角膜裂傷、眼球內容物脫出等嚴重后果。機械性損傷需根據損傷程度選擇清創縫合、玻璃體切除等治療方式。
2、化學性損傷:
化學性損傷分為酸性和堿性兩類。酸性物質如硫酸會造成蛋白質凝固形成保護膜,損傷相對局限;堿性物質如氫氧化鈉具有強滲透性,易引起角膜混濁、虹膜睫狀體炎等深層損害。現場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后續可能需要羊膜移植或角膜移植等治療。
3、熱燒傷:
熱燒傷包括火焰燒傷和高溫液體燙傷。輕度表現為眼瞼皮膚紅腫,重度可導致角膜上皮脫落、結膜缺血壞死。治療需預防感染,使用人工淚液保持濕潤,嚴重者需進行眼瞼成形術。焊接等職業暴露產生的紫外線灼傷也屬此類,常表現為劇烈疼痛、畏光等癥狀。
4、輻射性損傷:
輻射性損傷主要來自紫外線、紅外線和電離輻射。紫外線過量暴露會引發電光性眼炎,表現為結膜充血、角膜點狀脫落。紅外線長期接觸可能導致白內障,電離輻射則可能損傷視網膜。防護措施包括佩戴防輻射眼鏡、控制暴露時間等。
5、生物性損傷:
生物性損傷指微生物或動植物造成的傷害,如細菌性角膜炎、真菌性眼內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蜂蜇、植物刺傷等物理性損傷。這類損傷需針對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嚴重感染可能需玻璃體注藥或玻璃體切割手術。
預防眼外傷需加強勞動保護,操作危險物品時佩戴防護眼鏡。日常避免直視強光源,兒童需遠離尖銳物品。化學物品接觸眼睛后要立即沖洗,機械性損傷切忌揉眼。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等食物,有助于角膜修復。適度進行眼球轉動訓練可增強眼肌協調性,但外傷急性期需保持靜養。出現視力驟降、持續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