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選擇種植牙或活動義齒修復需綜合考慮牙槽骨條件、全身健康狀況及功能需求。種植牙通過骨結合提供穩固支撐,活動義齒依靠基托和卡環恢復咀嚼功能。
1、牙槽骨條件:種植牙需足夠骨量支撐人工牙根,骨高度不足者可能需先進行骨增量手術。活動義齒對骨量要求較低,但嚴重萎縮可能導致義齒固位不良。牙槽嵴低平患者可考慮采用吸附性義齒改善穩定性。
2、全身健康狀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穩定后可實施種植手術,但愈合期感染風險需警惕。心血管疾病患者術前需評估抗凝藥物使用情況。活動義齒更適合全身狀況較差、無法耐受手術的老年患者。
3、口腔功能需求:種植牙咬合力接近天然牙,適合對咀嚼效率要求高的后牙區修復。活動義齒便于清潔維護,前牙區修復更易達到美觀效果。全口無牙頜患者采用種植覆蓋義齒可顯著提高穩定性。
4、治療周期差異:傳統種植需3-6個月完成骨結合,即刻種植可縮短療程。活動義齒通常2-4周即可戴用,但初戴需經歷1-2周適應期。骨質疏松患者建議選擇延期負載方案。
5、長期維護成本:種植體周圍炎需專業器械維護,每年約需3-4次專業清潔。活動義齒3-5年需重襯或更換,夜間浸泡護理不可少。采用鈦合金支架可延長活動義齒使用壽命。
修復后應保持每日兩次義齒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和假牙清潔片。種植牙患者需避免啃咬硬物,定期進行種植體周探診檢查。均衡攝入鈣磷含量高的乳制品和深海魚,適度咀嚼蘋果、胡蘿卜等韌性食物維持牙槽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