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縮乏力是指分娩過程中子宮收縮頻率、強度或持續時間不足,導致產程進展緩慢或停滯的病理狀態。根據發生時期可分為原發性產程早期出現和繼發性活躍期后出現兩類。
宮縮乏力的發生主要與子宮肌層功能異常、激素水平失衡和胎兒因素有關。子宮肌纖維過度拉伸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或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會降低收縮效率;催產素分泌不足或受體敏感性下降直接影響收縮強度;胎兒過大、胎位異常如持續性枕橫位可能因機械性阻礙減弱宮縮傳導。
典型表現包括宮縮間隔超過5分鐘、持續時間短于30秒、宮腔內壓力低于25mmHg,伴隨宮頸擴張速度<1cm/h初產婦或<1.5cm/h經產婦。胎心監護可能顯示變異減速,陰道檢查常發現胎頭下降停滯。
臨床處理需評估母嬰狀況后分級干預。潛伏期可采取自由體位活動、溫熱水淋浴等自然促產方式;活躍期建議人工破膜聯合低劑量催產素靜脈滴注。對于合并胎心異常或產程超過24小時者,需考慮緊急剖宮產。產后需警惕出血風險,常規預防性使用縮宮素。
預防重點在于孕期規范管理:控制胎兒體重通過營養指導將新生兒體重維持在2500-4000克、糾正貧血血紅蛋白≥110g/L、妊娠期糖尿病篩查24-28周OGTT試驗。有高危因素者應在三級醫院待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