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通常適用于診斷不明原因的肝病、評估肝纖維化程度、監測慢性肝病進展等。主要有肝酶持續異常、不明原因黃疸、疑似肝腫瘤、評估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移植后排斥反應監測等情況。
1、肝酶持續異常
血清谷丙轉氨酶或谷草轉氨酶長期升高且原因不明時,肝穿刺可幫助鑒別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等疾病。這類患者往往無典型癥狀,但組織學檢查能發現肝細胞炎癥或脂肪變性等微觀改變。檢查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評估,術后需臥床觀察是否出現腹痛或出血。
2、不明原因黃疸
當黃疸伴隨肝腫大或膽汁淤積指標異常,但影像學未發現膽道梗阻時,穿刺可鑒別膽汁淤積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等疾病。兒童出現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時也可能需要肝活檢。操作需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避免損傷膽囊或大血管。
3、疑似肝腫瘤
影像學發現肝臟占位但性質不明確時,穿刺可鑒別肝癌、轉移癌或良性腫瘤。對于小肝癌的早期診斷尤其重要。但血管瘤或疑似包蟲病屬于穿刺禁忌,需通過增強CT或MRI進一步確認。穿刺后需評估腫瘤破裂或針道轉移風險。
4、評估慢性肝病
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需通過肝穿判斷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決定抗病毒治療時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也需明確是否合并肝纖維化。病理學檢查可觀察到肝小葉結構改變、纖維間隔形成等特征性變化。
5、移植后監測
肝移植后出現肝功能異常時,穿刺能鑒別排斥反應、藥物毒性或血管并發癥。急性排斥反應可見匯管區炎性細胞浸潤,慢性排斥則表現為膽管消失或動脈病變。需與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并發癥進行鑒別診斷。
肝穿刺屬于有創檢查,術前需評估血小板計數和凝血酶原時間,術后需密切監測血壓和血紅蛋白變化。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血腫。飲食宜清淡,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若出現持續腹痛、肩部放射痛或心悸等癥狀需立即就醫。對于肝硬化或肝血管瘤患者,醫生可能選擇經頸靜脈肝活檢等替代方案降低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