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損傷、泌尿系統感染、神經系統病變、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支撐膀胱和尿道功能,肌肉彈性下降會導致壓力性尿失禁。長期便秘、慢性咳嗽等腹壓增高行為加速松弛,凱格爾運動可增強肌力,每日3組收縮練習能改善控尿能力。
2、妊娠分娩損傷:
胎兒經陰道分娩可能撕裂盆底筋膜,多胎妊娠進一步加重損傷。產后42天是康復黃金期,電刺激治療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可修復60%以上輕度損傷。
3、泌尿系統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引發急迫性尿失禁,可能與大腸桿菌感染有關。尿頻尿痛伴隨漏尿時需尿培養檢查,左氧氟沙星、磷霉素、呋喃妥因等藥物可針對性治療。
4、神經系統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或脊髓損傷導致膀胱感覺異常,常表現為無意識漏尿。間歇導尿配合M受體阻滯劑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可減少殘余尿量。
5、前列腺增生:
男性腺體增生壓迫尿道引發充盈性尿失禁,夜尿增多是典型前驅癥狀。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與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聯用,重度患者需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每日攝入1500ml水分并分次飲用,避免咖啡因飲料刺激膀胱。快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盆底血液循環,使用成人護理墊期間需每2小時更換預防皮炎。癥狀持續1周或伴隨血尿發熱需泌尿外科就診,尿動力學檢查能明確分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