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與慢性盆腔炎可通過癥狀持續時間、疼痛程度、伴隨癥狀、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特征區分。急性盆腔炎通常由淋球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慢性盆腔炎多與急性期未徹底治愈或反復感染相關。
1、病程差異:
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驟,癥狀持續通常不超過30天,表現為下腹劇痛、高熱、陰道分泌物膿性增多。慢性盆腔炎病程超過3個月,疼痛呈持續性或間歇性鈍痛,體溫多正常或低熱。
2、體征表現:
急性期婦科檢查可見宮頸舉痛明顯,子宮及附件區壓痛顯著,可能伴有反跳痛。慢性期盆腔組織增厚,子宮活動度降低,附件區可觸及條索狀增粗,壓痛程度較輕。
3、實驗室指標:
急性盆腔炎血常規顯示白細胞計數>10×10?/L,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反應蛋白>10mg/L。慢性期炎癥指標多正常或輕度異常,分泌物培養可能檢出厭氧菌等條件致病菌。
4、影像特征:
超聲檢查急性期可見輸卵管增粗、盆腔積液回聲渾濁,嚴重者出現輸卵管卵巢膿腫。慢性期顯示輸卵管積水、盆腔粘連,子宮直腸陷凹存在纖維化病灶。
5、并發癥風險:
急性盆腔炎未及時治療可能進展為盆腔膿腫、敗血癥等急癥。慢性盆腔炎易導致不孕癥、異位妊娠及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需長期管理。
日常護理需注意經期衛生,避免盆浴及性生活,穿著透氣棉質內褲。飲食建議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攝入,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西蘭花。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或瑜伽貓牛式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急性發作期需臥床休息并盡早就醫,抗生素治療可選擇頭孢曲松、多西環素、甲硝唑三聯方案,慢性期可考慮腹腔鏡粘連松解術或輸卵管整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