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胃癌可能由胃酸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手術吻合口炎癥、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嘔血黑便、貧血等癥狀。
1、上腹疼痛:
殘胃癌患者早期常出現劍突下或左上腹隱痛,疼痛呈持續性或間歇性,進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可能與腫瘤浸潤胃壁或周圍組織有關,部分患者誤認為胃炎或潰瘍復發而延誤就診。
2、消化不良:
胃大部切除術后胃容量減少和消化功能受損,殘胃癌患者易出現早飽感、餐后腹脹、噯氣等癥狀。腫瘤進展可能導致胃排空障礙,癥狀逐漸加重并伴隨食欲減退。
3、體重下降:
進行性體重減輕是殘胃癌典型表現,三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需警惕。腫瘤消耗、進食減少、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共同導致營養不良,部分患者出現惡病質狀態。
4、嘔血黑便:
腫瘤侵犯血管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咖啡樣物或解柏油樣便。出血量較大時可出現心悸、頭暈等失血癥狀,嚴重者發生失血性休克需緊急處理。
5、貧血癥狀:
慢性失血和營養吸收障礙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活動后氣促。腫瘤本身也可能引起慢性病性貧血,實驗室檢查顯示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降低。
殘胃癌患者需保持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選擇魚肉、蛋羹、豆腐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術后定期胃鏡隨訪至關重要,發現異常及時干預。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但出現明顯消瘦或出血癥狀應立即就醫。日常注意記錄體重變化和進食情況,為醫生提供診療依據。